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年度報告摘要
發布日期:2017-11-15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年度報告摘要
1、重要提示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投資者欲了解詳細內容,應當仔細閱讀同時刊載于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等中國證監會指定網站上的年度報告全文。
公司簡介
股票簡稱
|
萬和電氣
|
股票代碼
|
002543
|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深圳證券交易所
|
|||
聯系人和聯系方式
|
董事會秘書
|
證券事務代表
|
||
姓名
|
盧宇陽
|
吳敏英
|
||
電話
|
0757-28382828
|
0757-28382828
|
||
傳真
|
0757-23814788
|
0757-23814788
|
||
電子信箱
|
vw@vanward.com
|
vw@vanward.com
|
2、主要財務數據和股東變化
(1)主要財務數據
公司是否因會計政策變更及會計差錯更正等追溯調整或重述以前年度會計數據
□ 是 √ 否
|
2014年
|
2013年
|
本年比上年增減
|
2012年
|
營業收入(元)
|
3,977,717,487.66
|
3,692,480,328.61
|
7.72%
|
3,044,946,209.00
|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元)
|
266,886,355.22
|
247,717,089.17
|
7.74%
|
216,743,526.55
|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元)
|
256,684,834.58
|
241,230,836.42
|
6.41%
|
209,855,767.37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元)
|
207,249,098.37
|
318,695,020.90
|
-34.97%
|
159,531,972.26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6066
|
0.5630
|
7.74%
|
0.5419
|
稀釋每股收益(元/股)
|
0.6066
|
0.5630
|
7.74%
|
0.5419
|
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
10.20%
|
10.20%
|
0.00%
|
9.73%
|
|
2014年末
|
2013年末
|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減
|
2012年末
|
總資產(元)
|
3,756,203,890.90
|
3,558,724,250.36
|
5.55%
|
3,126,389,956.82
|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元)
|
2,580,477,072.89
|
2,497,475,508.96
|
3.32%
|
2,310,229,222.73
|
(2)前10名普通股股東持股情況表
報告期末普通股股東總數
|
30,371
|
年度報告披露日前第5個交易日末普通股股東總數
|
23,525
|
|||
前10名普通股股東持股情況
|
||||||
股東名稱
|
股東性質
|
持股比例
|
持股數量
|
持有有限售條件的股份數量
|
質押或凍結情況
|
|
股份狀態
|
數量
|
|||||
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
|
境內非國有法人
|
38.25%
|
168,300,000
|
0
|
|
|
盧礎其
|
境內自然人
|
16.54%
|
72,765,000
|
54,573,750
|
|
|
盧楚隆
|
境內自然人
|
9.19%
|
40,425,000
|
30,318,750
|
|
|
葉遠璋
|
境內自然人
|
5.51%
|
24,255,000
|
18,191,250
|
|
|
盧楚鵬
|
境內自然人
|
5.51%
|
24,255,000
|
18,191,250
|
|
|
中航鑫港擔保有限公司
|
其他
|
0.50%
|
2,202,200
|
0
|
|
|
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
|
國有法人
|
0.48%
|
2,125,213
|
0
|
|
|
招商證券國際有限公司-客戶資金
|
境外法人
|
0.32%
|
1,403,594
|
0
|
|
|
周文亮
|
境內自然人
|
0.28%
|
1,251,822
|
0
|
|
|
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戶資金(交易所)
|
境外法人
|
0.27%
|
1,205,545
|
0
|
|
|
上述股東關聯關系或一致行動的說明
|
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公司股東盧礎其、盧楚隆和盧楚鵬三人為兄弟關系,同時為一致行動人。三人為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本公司實際控制人。對于其他股東,公司未知他們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系,也未知他們之間是否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持股變動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中規定的一致行動人。
|
|||||
參與融資融券業務股東情況說明(如有)
|
報告期內,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或前10名股東不存在因參與融資融券、轉融通業務所導致的股份增減變動情況。
|
(3)前10名優先股股東持股情況表
□ 適用 √ 不適用
公司報告期無優先股股東持股情況。
(4)以方框圖形式披露公司與實際控制人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系

3、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2014年度,公司通過加大產品升級與研發投入力度,優化渠道結構,積極開拓新市場,實現了業績持續穩定增長。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977,717,487.66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72%;營業利潤300,221,713.89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3%;利潤總額312,356,779.43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66,886,355.22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74%。
A、在國內營銷方面的建設情況
為實現公司經營業績快速增長及適應新的營銷環境,國內營銷管理中心在報告期內,通過實行總部經營單元責任制、區域銷售公司改制、云營銷云服務系統建設、訂單排隊管理、終端品牌化建設、燃熱及廚電產品專項推廣月、縣級經銷商開發、售后服務評價體系及質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經營管理水平。
在營銷管理方面,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了兩個變革——組織變革和銷售區域經營模式變革。組織制度上,借鑒阿米巴模式的成功經驗,企業總部調整為經營部門與職能部門,明確了總部經營部門責任制與職能部門服務管理的定位,經營單元實現了獨立經營、獨立核算、市場業績導向、全員參與經營、協同競爭,職能部門實現了服務、管理、監督與指導的重新定位。銷售區域經營模式變革上,公司通過體制改革和云營銷管理等多項具體措施,有效降低了經銷商和公司之間的溝通成本,進一步夯實了經銷商對“萬和”品牌的向心力,從而保障了首批進行變革的11個區域在經營管理上取得良好效果。從整體而言不但區域經理的主觀能動性和中怡康市場占有率在過去一年里得到穩步提升,而且各項市場變動費用得到了積極有效的控制,變革初步取得了成功。
在訂單管理方面,借助用友U9訂單管理系統突破公司一直以來的生產方式及訂單交付模式,完全實現了按經銷商訂單需求生產及訂單提交順序排隊發貨等功能,積極營造了服務型信息化產業平臺上的公平商業環境。在有效保證市場貨源情況下,最小化庫存風險,減少訂單人為操作,增加訂單公平性。
在云營銷建設方面,公司重點開發銷售管理平臺、終端導購平臺、產品監控平臺、客戶服務平臺、經營決策平臺、經營指標分析等模塊功能,并將各模塊功能及實現該功能所需的軟硬件都有效集成于云營銷系統,以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已實現的功能有渠道門店信息管理、導購管理、銷售數據上報管理。報告期內,北京、湖北地區的代理商已試運行云營銷系統。
在新品推廣方面,全面推行明星產品聚焦策略,實現產品結構的升級,并對品牌形象形成推力。 熱水品類主營產品做核心,基于“萬和 熱水管家”的品牌身份,強勢推出中國高端燃氣熱水器6星級價值標準,從節能環保、舒適沐浴、全程安全、人性智能、設計美學和VIP服務6個維度確立了熱水器的體驗價值。并于5月面向全國發布高端S級系列燃氣熱水器,同時分別與國美、蘇寧聯合首發SV36、ST26,發布會引起行業、消費者、媒體的廣泛關注及好評,有效達成了成“高價走向高價值”的高端星級沐浴價值的產品競爭策略。廚電類別作為核心輔營品類,基于差異化占位的策略下確立價值定位和形象溝通體系。 形成細分市場的唯一性差異優勢,萬和廚電技術致力解決中式廚房空間小、油煙大、能耗大的痛點體驗,“欲善中國菜,先利中式廚房電器!”成為萬和廚電產品的核心價值提供。公司于8月正式發布“中式廚房電器4D功能價值標準”,從“聚熱強度、凈煙力度、殺菌深度、懸烤均度”等四大功能維度為消費者帶來一整套“接地氣”的烹飪中國菜的廚房電器選購標準——中國菜、大灶火(行業熱效率最高達73.4%的第Ⅱ代雙聚能內燃火)、中國風、大吸力(行業排風量最高達21立方米/分鐘的第Ⅱ代雙渦輪大吸力煙機)、中國熱、深殺菌(熱風循環消毒柜)、中國味、旋轉烤(三維旋轉中式電烤箱等中式廚房電器)。
在售后服務管理方面,公司自6月起開始啟動云服務系統的建設項目。作為行業首家提出云服務概念的公司,有效提升了品牌的服務口碑。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了電商渠道(京東、天貓)服務信息的自動對接,已對用戶信息進行實時管理,服務單位在用戶收到貨前已預約,提升用戶的購物體驗,建立起了電商用戶全面數據庫,降低用戶服務信息流失造成服務不及時、服務質量監督不到位引起的投訴升級,為電子商務的良性發展提供服務保障。在工程驗收安裝管理方面,公司出臺了工程機提貨、安裝、驗收的一系列過程管理文件,對工程的實時管理和驗收實行過程監督,有效杜絕了串貨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報告期內,公司作為同行業首家實行安裝輔材全國統一標準價,并在線上、線下統一實施。
在品牌管理方面,運用整合管理思維,著力推動品牌建設的三個聚集。首先,品牌和品類形象認知體系的聚焦:品牌認知聚焦為“萬和=專業的生活熱水品牌”——廣義的人性化的大專家品牌,融入情感體驗后的專家向更高階的管家形象升級;品類形象聚焦為建立具體可感知的身份聯想,熱水品類輸出“讓家更溫暖的熱水管家”(專注熱水技術+專注家的溫暖賦予=熱水管家!),廚電品類輸出“中國菜、大灶火”(專注中式廚房4D體驗解決方案的),形成同出一源又涇渭分明的品牌認知符號。第二,從傳統平臺傳播向傳統+互聯網跨平臺傳播聚焦:2014年品牌建設工作在傳播平臺上,已經突破傳統傳播渠道,實現事件傳播(舌尖上的中國)、機場戶外、微信、微博品牌化運營管理、產品發布會、搜索引擎推廣、手持移動終端導購平臺、微視頻、公益傳播等多元化傳播平臺的組合運用。其次,從紙媒展銷工具向新媒體無紙互動展銷工具聚焦:公司在9月底前全面上線新媒體展銷工具的設計和運用,包括各平臺各類別二維碼、平板電腦-終端產品導購平臺、手機官網建設、在移動智能終端建立品牌、產品和促銷推廣展示等,使整個營銷系統在銷售、推廣展示上獲得生動化、交互式的運用升級,有效領先競爭對手。報告期內,公司品牌“萬和”獲得中國家電研究院頒發的“中國燃氣熱水器行業標志性品牌”、世界品牌實驗室頒發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在電子商務方面,公司電子商務經營中心重新搭建團隊進行電商渠道的經營管理,電子商務經營中心直接管理各B2C平臺及各天貓店鋪,管理權收回公司電子商務經營中心;針對淘寶C店采取低價傾銷,對傳統渠道銷售、工程渠道銷售造成嚴重影響等問題,制定相互監督機制,設舉報獎勵,追查供貨源頭,從根本規范產品價格。
B、在國際營銷方面的建設情況
在國際營銷方面,公司在家電產品出口整體表現低迷的形勢下,繼續發揮與核心客戶的戰略性合作優勢,加大廚電產品新客戶的開發,重點深挖現成、潛在優質客戶。一方面,公司通過積極參加歐洲、南美、非洲的專業展會以開拓新客戶。另一方面,公司加強外銷產品平臺企劃能力,拓寬產品線、提升產品力與綜合成本競爭優勢。最后一方面,公司加大與知名企業的經驗交流及學習培訓,進一步規范海外事業部的運作機制,以豐富歐洲市場銷售產品類別,使西歐市場的銷售額明顯上揚。報告期內,公司深度整合海外優質客戶的資源,積極謀求全球戰略合作的伙伴,循序漸進地進行全球化布局。
C、公司產品與技術研發情況
公司已在燃氣具領域20次填補國內行業技術空白,多次主導或參與了燃氣熱水器、燃氣灶具、消毒柜等廚衛產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起草修訂,擁有行業最多的有效授權專利儲備974項,其中發明專利55項。報告期內,公司繼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研發投入,深化技術創新。萬和第Ⅱ代雙聚能燃氣灶采用公司獨創的內燃分層螺旋火焰燃燒技術,熱效率高達73.4%,樹立了行業新標桿,遠超國家標準規定的55%;10月下旬,公司研發的“燃氣自適應(預混燃燒)技術在燃氣采暖熱水爐中的應用”項目采用火焰離子電流檢測及微電腦控制技術,通過調節空氣/燃氣的比例,實現了在不同氣種(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不同氣壓的情況下的自適應控制,使燃氣采暖熱水爐的燃燒工況達到最佳,項目所研發的燃氣自適應技術具有創新性,主要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1月中旬,公司在北京發布了燃氣壁掛爐“低氮氧化物技術”,該技術通過采用水冷預混燃燒方式,實現燃燒溫度低、效率高、速度快,以最終達到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其排放量經過官方檢測數據可達到20mg/kw.h以下,該技術可使常規大氣式燃氣壁掛爐氮氧化物排放量比國標最高標準及北京市的嚴苛標準更低得多,屬國內同行最低;12月下旬,公司研發的“高溫震蕩霧化技術冷凝式燃氣熱水器”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再次將冷凝式燃氣熱水器的熱效率提升至109.8%(在50%額定負荷時熱效率110.10%),無限接近于燃氣熱水器理論上的熱效率最大值111%,公司成為國內同行首家掌握“無需排放冷凝水”技術的企業。
報告期內,在產品創新方面,“節能”和“智能”是大勢所趨,是市場剛性需求,作為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熱水器、熱水/供暖系統、廚房電器制造商及領先品牌,公司始終站在引領技術升級換代的發展方向,以節能減排為己任,以生態節能技術和環保健康的產品貢獻社會。8月下旬,公司研發的“多維紅外輻射高效節能灶具”熱效率突破80%,項目整體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是一項國內外首創的高科技成果,填補了國外內空白;9月中旬,公司研發的商用系列“交叉擾流自清洗式鑄鋁換熱器技術高效節能燃氣熱水爐”通過高科技成果技術鑒定,在國內首創換熱器模塊化鑄鋁技術,同時研發了變截面交叉擾流技術和全預混冷凝技術和防干燒控制技術,全水冷結構設計,提高了整機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壽命,是國內環保節能性能較為優異的燃氣采暖熱水爐產品;燃氣熱水器除全預混冷凝熱水器以107%的熱效率依然保持行業最高紀錄外,同樣在報告期內上市發布的S級全系列智能熱水器SV56、ST56、SV36、ST36、ST26、SV16、ST16都達到國家一級能效水平,并采用萬和獨創的第二代AI智能恒溫引擎、水氣雙調技術、三閥五檔溫控技術、第二代AI智能記憶技術等四大核心恒溫技術,包攬了行業內型號最多、技術最領先的節能、智能燃氣具產品。
報告期內,公司的科研成果得到了社會權威機構的鑒定認可,國家級認證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實驗大樓、 “清潔能源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行業第一個產學研結合的“華南家電研究院節能環保燃氣具研發中心”均在公司落戶,為公司技術持續創新和領先提供了保障。
報告期內,公司獲得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主辦、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頒發的 “中國節能產品企業領袖榜”。萬和SV56高端智能燃氣熱水器獲得素有“中國高端家電領域潮流趨勢標桿”之稱“紅頂獎”; SV36獲得了素有“中國家電行業奧斯卡”之稱的“艾普蘭”獎;ST26獲得中國家電協會、中國家電網和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頒發的“中國智能熱水器杰出產品”稱號。
D、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已在各廠區實現雙成本在用友U9系統的正式運營,用友項目組已完成用友U9系統雙成本操作手冊的編寫;啟用了電子費用報銷系統,實現對支出類期間費用報銷的實時監控,為預算系統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取數提供數據來源;用友U9系統模具管理方案已制定,已展開技術開發工作;實現BI智能報表分析功能;完成PLM的切換上線,實現知識管理再提速。
E、公司人力資源建設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梳理并優化了人力資源規劃模塊,建立起“萬和勝任能力評估卡片”,并對各崗位完成了建模,在此基礎上完成了產品線上人員、科級以上人員評估,幫助公司用好人,幫助員工改善短板,促進公司和員工達到共贏;培訓模塊在完善培訓管理制度體系基礎上,重點提高中高層干部專業能力,打造內訓師隊伍,搭建內部共享的渠道和平臺,摸索、創新學習方式和內容。
11月中旬,順德區委、區人民政府授予公司“金梧桐單位(團隊)”,該獎項是順德區政府為區內人才工作先進集體所設的最高獎項。
F、公司運營管理情況
報告期內,在各產品事業部提效降本方面,公司對一級單位的考核方案進行了優化,避免考核與公司要求“兩層皮”現象,提高了考核命中率,為各產品事業部完成經營利潤與降本目標,發揮了較好的牽引、指導與監控作用;組織制定《2014年度精益制造戰略》并實施和檢查,在第二季度推進TPM管理,組織各工廠制定了淡季設備維修保養計劃;積極推進產供銷、技改項目等工作的實施與備案;組織各產品事業部制定了2015年度的經營規劃,并要求各產品事業部按規劃展開相應的工作或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以確保2015年度經營目標的實現。
報告期內,公司以最高分獲得佛山市政府頒發的“首屆佛山市政府質量獎”;公司持續實施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并取得了顯著成就,自2012年以來連續三年榮膺“全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10月下旬被中國質量協會授予“全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特別獎企業”,是燃氣具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4、涉及財務報告的相關事項
(1)與上年度財務報告相比,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和核算方法發生變化的情況說明
√ 適用 □ 不適用
A、變更原因
從2014年1月26日起,財政部陸續發布了新制定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合營安排》、《企業會計準則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以及修訂后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共七項具體會計準則。
根據財政部的要求,上述準則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范圍內施行。
B、變更前公司所采用的會計政策
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企業會計準則解釋公告以及其他相關規定。
C、變更后公司所采用的會計政策
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4項具體會計準則(38項具體準則中,剔除本次修訂的2、9、30、33號)、2014年財政部新制定或修訂后的2、9、30、33、39、40、41號新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企業會計準則解釋公告以及其他相關規定。
D、變更日期
自2014年7月1日起。
E、本次會計政策變更對公司的影響
本次會計政策變更,對公司2013年度以及2014年度財務報表列示未產生重大影響,也不存在追溯調整事項。
(2)報告期內發生重大會計差錯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況說明
□ 適用 √ 不適用
公司報告期無重大會計差錯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況。
(3)與上年度財務報告相比,合并報表范圍發生變化的情況說明
√ 適用 □ 不適用
報告期內,新設1家子公司情況:
名稱
|
期末凈資產
|
本期凈利潤
|
廣東萬和熱能科技有限公司
|
49,733,358.93
|
-266,641.07
|
注:廣東萬和熱能科技有限公司系由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成立,注冊資本人民幣5,000萬元,實收資本5,000萬元。
(4)董事會、監事會對會計師事務所本報告期“非標準審計報告”的說明